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“一桩难求”的情况再现。数据显示,新能源车主假期首日最长排队等待时间长达2.7小时,节假日电动车高速充电仍严重供不应求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,特别是假期等出行高峰,“不是在找桩,就是在找桩的路上”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用车高峰时的“心病”。而在共享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当下,“私桩共享”模式也开始被人们探索,试图解决这一汽车行业能源转型时期面临的难题。

 

 

01

“私桩共享” 潜力巨大

近两年,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幅增长,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近700万辆,相比2020年增长4倍。未来,还有大量燃油车将逐步被替换,这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。

有新能源车主表示,小区内固定车位才能安装充电桩,但并不是所有车主都有固定车位,因此充电不方便的情况普遍存在。事实上,“充电桩有限的居民区”、“电容有限的旧建筑群”广泛存在,在这些环境中充电难成为摆在车主面前最大的障碍。

而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共享私桩约7.7万个。与此同时,截至今年3月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584.2万台,而私人充电桩的数量远超公共充电桩。但公开数据却显示,当前私人充电桩70%时间处于闲置状态。

事实上,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,车主充电频次的降低,私桩的闲置率确实会上升。有充电桩车主表示,上班或平时外出后,私人充电桩将会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。

一边是闲置的充电桩,一边则是家门口充电难。为此,私桩共享模式走到了台前。

所谓的“私桩共享”,指桩主可实现私桩在空闲时间向其他新能源车共享,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,提升补能便捷性、高效性、收益性,让补能从“支出”转变为“收入”。

 

 

02

盘活私桩 多方利好

在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看来,私桩共享可实现共赢。“新建小区能提前规划充电桩布局,但老小区却因种种原因难以承载更多私桩。私桩共享后,既能减轻电网负载、降低物业压力,又能让ZF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公桩建设。因此,私桩共享可提高闲置充电桩的利用率,不仅让有桩用户增加收益,也可为无桩用户提供便利。

私桩具备了过去只属于公桩的“一对多”开放性补能能力,不仅能盘活私桩存量资源,中短期内实现补能系统的最优配置,解决充电之困;而且私桩多为小区内充电桩,可以让车主就近充电,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充电上路。

此外,在解决充电桩利用率问题的同时,私桩共享也能给桩主带来一定利好。

以北京地区新能源车主为例,北京地区民用电价约为 0.78 元/度电,如以 1.2 元/度电的共享电价来计算(共享电价可由用户自行设置),单日共享约 9 小时(约 48 度电),按照每周共享5天,一年累计收入约为5000元,相当于可补贴新能源车主一年的充电成本。

更重要的是, “私桩共享”能够推动电力基础设施投入的合理分配,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,促进国家整体电力资源的更有效利用,从而在补能端助力国家“双碳”目标。

 

 

03

政策助推 企业布局

2021年底,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对《关于加强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。《意见》紧扣电动汽车充电需求,围绕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、配套电力服务、鼓励智能有序与共享充电、加强充电设施运营维护管理、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,并进一步规范了充电设施建设报装流程、所需的手续。

2022年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鼓励“临近车位共享”“多车一桩”等新模式。

“以前常常看到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情景,就想要不将手里的几个车位都安上充电桩,租借给附近的车主。”家住渝北的陈先生表示,考虑到持有车位的地段都比较热闹,周围又有不少写字楼,当即就下定决心,“一口气”将6个车位都装上了充电桩。

“很快就有客户找上门,欲长租我的车位,一个车位最贵租到600元/月。”陈先生透露,有时在周边公共充电站没有空闲的时候,还有不少车主提出愿意额外付费,使用他的充电桩。

近日,重庆市通过差异化补贴引导企业在充电桩布局“短板”地区加大建设力度。对于“私桩共享”的“桩主”,重庆国网电动提供每月保底收益30元的方案,以及70%的分成比例,虽然收入不多,但足够贴补车辆电费。

事实上,“私桩共享”的模式,也已经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兴起,不少桩企和车企也在纷纷布局。威马汽车在去年正式推出“私桩共享”服务,京津冀地区成为首批落地城市,其平台面向全国新能源车主开放使用,并适用于全部品牌的电动车主。

广汽埃安也推出了私桩共享平台;小鹏也与蔚来联手推出充电共享服务,共享彼此超充桩;星星充电、特来电、云快充等桩企均在提供私桩共享服务。此外,国内部分共享车位APP上也有私人充电桩车主放出车位。

 

 

04

模式探索 道阻且长

在给桩主和充电者带来双赢的同时,共享私人充电桩模式的现实问题也逐渐暴露。

其一,是个人充电桩的低功率和额外停车费问题。由于私人充电桩的功率较低,普遍在7千瓦左右,这就意味着一辆续航4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8个小时左右。较长的充电时间,降低了共享私人充电桩的使用效率。而非小区车辆进入小区充电,可能还要额外支付停车费,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
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仅有约6%私桩参与共享。“大部分外来车辆难以进入小区充电,其中还涉及停车位、停车费等问题。”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介绍。

其次,部分品牌车型匹配的私家桩接口不兼容,存在部分车型因电压和功率不同,无法实现全面互充的情况。技术标准的不统一,也是制约个人充电桩共享普及的一个因素。

再次,共享充电APP也带来一系列问题。如各个平台之间存在信息不互通的情况,用户想找充电桩,往往要频繁切换使用;共享私桩均需提前预约,且预约前需先确认车位无车占用,但平台有时存在审核不及时和信息不准确等问题;同时,私桩管理、收费等问题也需解决。

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:“私桩数量多,共享潜力大,但目前便利性较差,消费者认可度、共享私桩的宣传都不够,处于起步阶段,同时利益平衡等问题还没有解决,仍有较大发展空间。”

专家表示,共享个人充电桩涉及到物业、平台规范管理以及安全等问题,需要ZF、企业、个人三方协调,推动共享私人充电桩模式进一步发展。一方面,要加强宣传引导,让更多桩主了解共享充电模式;另一方面,采取市场化手段,对参与共享的个人充电桩给予适度补贴,探索建立类似公益服务积分制度,提升桩主参与共享的积极性。同时,要完善细化相关政策措施,支持鼓励更多车企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,共同做大共享充电市场蛋糕。

此外,专家还建议,有关部门可以推动建立统一的区域性私桩分享运营管理平台,为车主与桩主提供充电统一调度与标准付费管理,同时为充电桩提供专业运维管理服务,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,降低车桩辨识及运营管理成本,提升私桩分享效率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向我们举报删除。 侵权/举报